工会
 
 
热点文章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文化>>正文
做活做深“水”文章加快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南昌工程学院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2012-04-25 21:11  

高校的特色化发展是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适应和超越自身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南昌工程学院原为水利部直属的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现为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院校,是一所水利特色鲜明,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建本科院校。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化办学道路,在特色鲜明的工程大学创建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以特色办学思想为指导,明确工程院校的办学定位

高校办学定位具有统领引导作用,对高等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明确了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而且还对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等作出了方向性选择。大学定位时要在尊重共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个性,最终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南昌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2000年,南昌工程学院经国务院批准,由水利部直接管理改为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并于2004年5月升格为本科院校。长期以来,学校以服务水利行业为重点,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水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根据办学历史、现状、所处区域及服务领域,确定了“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兼顾水利行业;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为辅,开展继续教育和国际教育,拓展研究生教育;以工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把学校建设成为水利特色鲜明、省内有优势、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定位突出了水利特色,坚持走特色化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从发展目标、人才培养、学校类型、办学层次、学科类别、服务面向等各个角度对学校进行了恰当定位。

办学定位确定后,学校强烈意识到,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通过继承办学传统、建立行业联系新机制和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来不断体现办学特色。学校在“十一五”期间苦练内功、狠打基础,大胆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探索出“围绕‘水’字做文章,在应用型上下功夫”的特色办学思路。水利是学校的传统学科,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热能动力工程(水动方向)等较为齐全的水利方面的专业,这些专业亦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学校始终坚持强化水利办学特色,把水利学科做优,以此带动和辐射相关学科发展。

学校把建立与原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的新机制,作为走特色化、个性化办学道路的重要保障。学校认识到,水利行业的支持,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水利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因此,学校积极争取水利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2008年10月,水利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南昌工程学院。学校也积极加强与长江水利委员会、江西省水利厅及其下属的科研院所等机构联系和沟通,建立了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在水利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南昌工程学院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水利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举全校之力,充分发挥水利学科比较齐全的特色和优势,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充分利用鄱阳湖研究院、水利工程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研究所、水文与水资源研究所、数字水利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在保护修复湖泊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和利用鄱阳湖水资源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进行“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贡献率,提高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力。

二、以水利学科群为依托,推进学校学科体系完善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工作的龙头,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学校办学特色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和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大学的功能与特色。抓住学科特色建设这个龙头,就抓住了办学定位与特色建设的核心与根本。南昌工程学院作为江西省唯一的一所水利特色鲜明的本科学校,有着与其他本科院校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本着继承和发展的理念,提出了“特色学科(专业)重点发展、优势学科(专业)优先发展、人无我有的学科(专业)统筹发展、市场急需的学科(专业)加快发展”的四个原则;对学科结构与科研方向进行新的优化重组,强调做强做优水利土木、环境生态和电气信息三大学科群,构建了以大水利学科为特色的学科结构体系。随着特色学科群的快速发展,学科间逐步形成了相互交叉,相互支持的发展趋势,学校办学发展所必需的学科支撑体系已初具形态。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一批有特色、有优势大水利学科纷纷呈现。为促进这些特色学科发展,学校又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内涵建设,夯实特色学科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学校获得了4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3个工科学科是水利水电学科或其派生的学科;拥有水利工程、测绘工程、水电动力工程、水土保持、岩土工程研究、网络工程、亚热带区域生态环境研究、电气工程、水文水资源、自动化等1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特色、优势的大水利学科延续了学校水利院校的优良传统,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学科体系不断完善。

在专业建设上,学校围绕水利和水电学科展开,设置与大水利学科相应的本、专科特色专业,一批特色优质的专业因此脱颖而出,为学校专业设置的优化与强化提供了基础。学校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均为水利水电类专业或其孵化的专业,水利水电专业在学校专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与主导作用得到加强。

专业设置的特色化与最优化,带来的是人才培育的特色化与综合素质的不断强化。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以培养高质量的水利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积极构建与水利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学校确立了“2个平台+N个模块+一个拓展”的工程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使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与工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学校各专业从大水利概念上调整充实课程内容,构建具有水利特色的课程内容和体系,彰显了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形成了比较齐全的水利学科专业,培养了大批的水利建设和管理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为我国的水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了在校进行全日制学生的教学培养,学校还是水利在职干部人员的培训基地,水利部南方水利职工培训中心就设在南昌工程学院;水利部直管社团,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挂靠在学校;学校已成为我国水利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在社会上尤其是水利行业内部获得了积极的反响。

三、以水利科学研究为龙头,提高学校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水平

行业高校在科学研究上,主要围绕行业开展研究,为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这为行业高校的科学研究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学校充分发挥水利特色学科在科学研究上的领军作用,加大特色学科的科研平台建设,学校先后成立了以鄱阳湖研究院、水利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的6个科研机构。学校又积极策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国家、地方及行业发展规划,找准与国家、地方战略、行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充分利用并发挥学校优势学科,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开展研究,进行全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科学研究有了实质性内涵式增长。

近年来,学校直接以江、河等水利工程与水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科研项目和成果有29项,项目经费600余万元,其中2010新获水利部公益项目“鄱阳湖流域水环境演变机理及趋势研究”,经费达300万元;一项水利部水文水资源司项目,资助经费150万。2008年学校获得的2项省科技进步奖均是涉水项目,另获得水文化研究奖励3项。

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批准立项项目13项,获省级批准立项项目358项。

学校还加强与与长江水利委员会等水利部各大流域机构和地方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参与他们的科研项目,共同申报一些科研项目。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自身社会服务的优势,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为宗旨,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有利时机,学校先后与江西省南昌市、贵溪市、景德镇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等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参与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科技攻关,进一步强化发展校企合作、校社联盟,和水利行业院所开展进行双向合作。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科技服务社会的同时,不断提升学校的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取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赢得了良好社会声誉。在多种科研模式下,进一步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了学校的科研优势,推动了学校科研的发展。

四、以水文化建设为主导,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凝聚力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作用。南昌工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围绕“水”来展开,依托办学的水利特色,精心培育校园水文化,将其打造成学校的一张鲜活明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确定了以水文化为主兼容多元文化的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一方面学校搭建水文化研究平台,成立水文化研究中心,加强水文化研究,提升水文化建设理论指导。定期举办“水文化高层讲坛”,邀请国内外著名水利专家讲学,提升水文化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每年举办一次水文化节,水文化节面向全体师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水文化节期间,中国治水先贤们“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成为宣讲的主体;社会必备的“知水、爱水、节水”的生态理念成为传播的思想核心。通过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校内活动与走出校园的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褒扬水的美德,弘扬水利精神,培养师生爱水节水意识,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把水文化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组织教师到省内外水利工程参观学习。学校还与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签定“共建江西省科普资源开发基地协议书”,建设江西省数字科技馆的馆藏资源,成为面向社会大众的水文化数字化科普基地。

此外,学校还建成一大批与水有关的人文景观,校内道路的命名体现我国江河、水利工程等,为师生提供水文化教育的素材。进一步增强师生水利特色意识,增强爱水利、为水利事业而成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的水文化培育与传播体系,水文化成为学校一大特色,在彰显学校水利传统、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的同时,激励着全校师生 “爱国修身、爱水立业、爱校求知”。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这正是南昌工程学院宏大志向和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经过50余年的发展,南昌工程学院以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屹立于大学之林。今天,南工人正以昂扬奋发的崭新姿态,秉承“自强不息,格物致知”的校训,坚持“育人为先,应用为本,学研用互动,水涵润特色”的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自信图强,负责奉献,务实创新”的学校精神;围绕“水”字做文章,在“应用型”上下功夫,走特色化办学道路;怀着“水利特色鲜明、省内有优势、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院校”理想而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此文发表在2011年4月7日《中国水利报》

关闭窗口

南昌工程学院工会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0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 邮编:330099